創業分享會
近日,2023級MBA S3200&3201班級創業分享會在管理學院輔樓123室如期舉行。30多位來自不同班級的同學現場參與,另有多位同學線上聆聽。本次分享會邀請黎霞、白丹、張美樂、申晨4位同學進行分享。
各位嘉賓講述了自己的創業故事,與同學們一起探討了創業靈感、心理建設、資金籌備,以及合伙人選擇、員工招聘等的問題。
現場圖片
黎霞
深耕教培19年
黎霞同學從事教育培訓行業,創業19年,她創辦的專注于6-12歲少兒英語的海倫教育,在甘肅臨夏市當地市場占有率達25%以上,客戶認可度非常高。公司現有員工60余名,校區面積3000平方米,培訓學生最多時達3000人。此外,黎霞同學也經常帶領公司員工參與各種公益活動,送教下鄉,關懷偏遠地區的兒童教育。
黎霞表示,自己是屬于很幸運的一種人,很早就發現了自己的天賦和興趣所在。在認定了教育是她愿意奉獻終身的事業后,就果斷前往北京、上海頂尖的培訓機構去學習優秀的教培經驗,帶回當地市場,憑借實力在當地建立起了口碑。黎霞在團隊的建設和培養上也下了很大功夫,員工入職后的各種培訓,定期的外派學習,這種獨特的文化氛圍、持續學習的精神,讓團隊能夠保持較高的專業水準,同時也對公司產生歸屬感,建立起較高的忠誠度,有的同事在公司任職甚至長達十幾年。
黎霞同學所在的教培行業遭遇的最嚴峻的挑戰就是雙減和疫情,情況最嚴重的時候,一年中只有2個月在營業。在此期間,公司不僅要處理大量的學生退費,還要應對各監管單位的加碼檢查。但是黎霞還是本著“不跑路、不裁員、不降薪”的企業家精神,帶領公司一路挺了過來。“打不倒你的只會讓你更強大,現在遇到問題不再焦慮糾結了,冷靜思考如何應對處理就好”,黎霞說,感謝當時那個不放棄的自己,今后也將繼續堅持初心,保持熱愛,積極轉型,響應國家政策,爭取做好公立教育的有效補充。現場同學也都被黎霞的這種情懷、擔當和使命感所深深折服。
白丹
醫療跨界餐飲
白丹同學畢業于臨床醫學專業,曾從事醫療器械行業12年,后來逐步拓展副業,嘗試免稅店零售,連鎖餐飲門店等行業。白丹是在自己的主業之余,向外了解探索,一步步地從事副業,慢慢將副業也發展成主業。
白丹分享自己跨界創業之所以能夠成功,一是選擇合適的合伙人,二是選擇合適的賽道。選合伙人一定要滿足這些條件:首先是要資源互補,各有各的優勢,如業務+技術型合伙;其次是價值觀一致,認知水平相當,互相信任,只有這樣才能齊心協力,快速地推動業務發展。
在分享如何選擇加盟餐飲品牌時,他建議要透過前端的熱鬧景象,去看公司的后臺、內部管理,一定要有規范的運營,最好是已經有過A輪融資的,因為已經通過投資人的初步篩選。
白丹認為創業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要點是,要有風險把控意識,隨時保留Plan B,讓自己具備抗風險的能力,風險不知道何時會不期而至,要做好準備。
張美樂
APP海外推廣營銷
張美樂同學在大學畢業工作3年后就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旅,目前公司員工30人,在西安、武漢兩地設有分公司。主營業務是APP的海外推廣和APP開發。
張美樂分享自己創業成功的秘訣在于適時地將工作中沉淀的專業能力轉化成創業中的核心優勢。美樂和她的技術合伙人共事3年,在工作往來中積累了信任,發現了對方的優勢所在,并且剛好資源互補,于是一拍即合,決定在他們所熟悉擅長的領域進行創業。在合適的時機,找到了合適的人,做了正確的決定,一切看上去順理成章。但要下定決心辭去穩定的工作走上未知的創業之路并不容易,做決定的過程也經歷了再三思考和反復權衡。然而創業的念頭一旦燃起,就讓人再也無法忽視,最后終于踏上了創業之路。做出這個選擇需要莫大的勇氣,而這勇氣的一部分也來自于對專業能力的自信,對客戶,市場和行業的洞察。全力以赴做好自己的工作,最后做到自己創業成功,這也是對職場人一個很好的啟發。
美樂分享了作為一個初創公司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去獲取客戶的經驗。關鍵在于對客戶需求的精準洞察,并做出精準匹配客戶需求的方案。有個生動的案例就是其他公司可能要半年才來獲取的客戶,她們用了兩個星期就搞定了。通過這種精準突破,高效專業的方式實現了公司業務的迅速增長,這對初創公司尤為重要。
美樂還分享了創業公司在人員招聘和員工培養方面的經驗。創業公司更愿意招聘有經驗、有基礎、能夠立刻展開工作的員工。美樂有一個絕招就是讓學校老師推薦合適的學弟學妹,經過老師的慧眼把關,也更容易找到高匹配度的人才。員工入職后,需要關注員工的培訓、培養、薪資激勵,為員工規劃晉升升職體系,打造公司輕松積極的工作氛圍,以更適合的方式來管理90后、00后的員工。
申晨
大數據智能應用
申晨同學畢業土木工程專業,原本是地產行業從業者,目前的創業方向是大數據智能應用,主要的領域如煙草行業的智能化應用。申晨也是不斷思考和探索當前社會的需要和發展趨勢,與自己的資源優勢進行匹配,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技術合伙人,從而確定自己創業的切入點。
有的創業者是想到了立刻就去做,也有的是再三權衡之后才下定決心,申晨同學的想法屬于第二種,更加務實,風險更低。他表示,不必非要把創業當做孤注一擲的悲壯,多幾個備選方案會讓自己更加從容。選擇輕資產的行業,前期也不用有太多的資金投入,風險也較低。
關于招聘,申晨同學的建議也非常適用于初創公司。創業初期階段不太容易吸引到高質量人才,且招聘成本也很高,因此不必追求100%匹配,招中等水平的人才,先滿足基本需求,讓公司能夠運轉起來。隨著業務的發展,再增加人力資源的投入。在選擇項目的時候,少做機會型的一次性的項目,盡量選擇可復制的項目,這樣不會變成一次性的投入,而是可以反復利用,也可以作為獲取更多案例的模板。
各位嘉賓走上創業之路的原因與方式各不相同,但他們都有共同的特質:從內心而言,他們都不甘于平淡生活,希望探索新的天地;在實踐方面,他們無一不是憑借在此前工作中的努力和積累,形成自己獨特的競爭優勢,從而開啟了創業之路。
嘉賓們將自己的創業經歷和見解傾囊相授,為同學們帶來了滿滿的干貨,同學們熱情高漲、積極提問、討論互動,現場氣氛熱烈、掌聲不斷。感恩相遇、感恩分享。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