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季,我們請到了八位同學,分享他們留念的、難忘的、關于復旦、關于管院、關于MBA的點點滴滴。
今天,讓我們來看下期這四位同學的分享吧。
Q:復旦MBA在讀期間,你最驕傲的事是什么?
讀MBA的時候,一邊做高齡學子,一邊做高齡產婦,肚里裝著“復二代”一起聽課、一起考試,啥也沒耽誤。也想借此告訴我的孩子,只要你愿意努力,就有機會創造和享受精彩人生。
以傳承人的身份留在這片熱土,才懂得"日月光華,旦復旦兮"的深意不僅藏在書本里,更需要一代代傳承人去用行動延續。我定將懷著感恩之心,把從復旦收獲的一切,傳遞給更多新同學,讓這份溫暖與力量永續流淌。
Q:有沒有讓你印象尤其深刻的課堂或項目體驗?
孫金云老師的科創企業戰略課干貨滿滿,深入淺出地將戰略智慧娓娓道來,讓我領略了企業戰略布局的精妙與運籌之道,收獲頗豐。
印象很深刻的是MBA的一個選修課,何雁群老師的“社會營銷與社會創業”課堂。雖然目前社會企業在國內還屬于萌芽階段,但通過該課程為我們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讓我們看到在追求財務利益之外,組織還能以各種創新的商業模式來追求更廣泛的社會價值和公共福利,非常有啟發。
余光勝老師的《企業經營決策模擬》是一門有趣的選修課,將碎片化的課程串聯應用、模擬實踐,從市場研判到需求預測,再到研發、排產、營銷、物流以及稅收和財務,讓工作中始終負責中后臺單一職能的我也開眼界生動體驗了一把全面經營。
MBA 像一個尋寶之旅,一個人能獲得什么取決于他/她想獲得什么。在過程中細心觀察、主動思考、積極參與,總有收獲。
Q:校園里你有比較喜歡的地點嗎?
最愛在光華樓層的玻璃窗前,俯瞰整個校園。陽光下,校園與綠樹相映成趣,恍惚間又回到那些為夢想拼搏的日子,這里的一草一木,都藏著最珍貴的回憶。
管理學院政立院區的新圖書館,很有設計感,有最新的國內外雜志和書籍可以閱讀,可以自習,也可以放松,很舒服的空間。
貓同學躺臥坐的角角落落。
Q:畢業了,聊聊你現在最想說的話吧。
這兩年,五角場和蘇州的家之間一百公里的路,我往返了無數趟。路雖遠,行則將至。在職讀書雖然辛苦,但也正因如此,在校園里的每一刻都格外珍貴。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畢業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愿我們各自奔赴熱愛,頂峰相見!
很開心能在人生發展的迷茫時期,再度回到復旦校園深造。不僅領受了各位大師學者的學術盛宴,也通過管院平臺獲得了海外一流學府的交流機會,還有幸成為傳承人的一員服務新生并傳承文化。最重要的是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此乃人生之幸事也!
站在復旦畢業的新起點,人生的夢想像一幅徐徐展開的卷軸。它不再是單一的坐標,而是一條延伸向遠方的道路。我愿以MBA所學為筆,在未來的人生路上書寫新的篇章,讓知識與經驗薪火相傳。
這條路上或許有風雨,但那些在復旦汲取的智慧與勇氣,會化作星光,照亮每一個攻堅克難的時刻,讓夢想在腳踏實地的耕耘中,綻放出獨一無二的光芒。
在復旦MBA的兩年多,課堂上思維碰撞,我從教授與同學處收獲商業新知;班級活動里情誼不斷加深,團隊協作能力得以提升。系統知識、思維方法與同窗情誼,皆是珍貴財富。畢業啟新程,我將懷揣復旦所學,在未來更加努力,也盼與同學們互勉共進,傳承復旦精神,為社會發展添磚加瓦。
回望管院時光,最大收獲是思維的蛻變——從被動接受知識到主動解決問題,從封閉到開放,從“追求完美”到“接納成長”。聽教授箴言,短期不樂觀,長期不悲觀,相信輸贏之外必有所得;與杰出的同行者并肩,既是相互成就的際遇,更是鞭策前行的動力。
祝我們能有更多晴天草地上輕松愉快的時刻,也愿我們始終以開放的心態保持好奇,在損益之間找到平衡,在校園內外得到成長。
看到正在閃閃發光的他們
你是否也想在未來成為復旦MBAer?
掃碼即刻開啟“光合計劃”申請
我們期待與你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