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賓:李大為
北大光華沙賽首屆參賽隊員 沙賽官方攝影團隊負責人
當商業攝影鏡頭對準中國頂級商學院菁英的沙漠征途,當企業戰略思維邂逅藝術創作的無限可能,這位從海爾、施耐德電氣走出來的跨界者,用十年時間完成了從職場到影像創作者的蛻變。在沙賽的漫天黃沙中,他用影像定格了無數挑戰者的極限瞬間,更以模塊化管理和視覺創新,不斷嘗試賽事品牌傳播的新模式。他與沙賽共同成長,對他而言沙賽不僅是一場體能和意志的較量,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
職業轉型:從職場青年到攝影追夢人的破界之旅
2004年從知名學府畢業后,他踏上了傳統職場人的晉升階梯。在海爾集團和施耐德電氣的經歷,讓他在影像傳播方面能夠及時洞察客戶需求,實現同頻溝通。
“接近十年的工作,我始終跟隨公司目標前行。在海爾做渠道;在施耐德電氣專注戰略市場。但每當靜下來思考個人收獲時,總有一種空洞感。即使職位晉升帶來成長,卻始終缺乏觸及靈魂的價值沉淀。”這種疏離感在偶遇《華夏地理》攝影專題時達到臨界點。作為攝影助理深入攝影專題項目的經歷,讓他首次感受到創作的純粹性:“取景框里只有光影與情緒,沒有KPI和匯報線。”
沙賽情緣:用鏡頭記錄極限,以專業重塑傳播
與沙賽的結緣始于2012年,彼時作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MBA學員的他,和同學一起參加了首屆沙賽。沙賽的獨特氛圍,讓參賽者之間建立起超越普通社交的深厚情誼。“第二天行程中,我獨自走在金吉林沙丘上,前后渺無人煙。明知保障團隊就在遠處,卻仍被強烈的孤獨感吞噬。那是一種在城市中永遠無法觸及的絕望——你被迫直面內心最脆弱的角落,與自我展開赤裸對話。這種體驗比任何商學院案例都深刻,它讓我意識到:真正的領導力,始于對自我極限的誠實審視。”
2015年,他以志愿者身份重返沙賽。這一次,他帶著相機而來,決心用鏡頭記錄下這些挑戰者的極限瞬間。然而,他很快發現,早期的賽事影像雖然足夠真誠,但對于品牌傳播而言,還不夠專業和系統。
“最早的沙賽片子很打動人。但作為品牌傳播來說,除了感動,在視覺上一定要專業。”他說。于是,他慢慢組建團隊,從策劃、拍攝到后期,每一個環節都深度把控。視頻風格與之前有很大改變,但這種嘗試一開始并不被所有人接受,有人認為過于追求專業,丟失了最原始的情感釋放和共鳴。
但他堅持自己的理念:“對品牌傳播來說,更重要的是平衡。最直接的情感釋放減弱是必然,但視覺上的專業和品牌調性的打造,”隨著團隊的不斷壯大,他的角色也逐漸從攝影師轉變為策劃者和統籌者。
他創新構建了“自主驅動 + 彈性容錯” 的管理模式:各組組長不僅能獨立完成基礎拍攝任務,更被賦予創意探索的空間 —— 在沙漠通訊受限的環境中,團隊成員主動調整拍攝方案、嘗試即興創作,即便偶有方向偏差,也被視為打磨專業度的必要試錯。這種模式讓團隊始終保持旺盛的創作活力,而平面組、肖像組、后期剪輯等核心崗位的穩定成員,更以 “沙漠鐵軍” 般的執行力,成為每年賽事視覺傳播的堅實骨架。
在他的帶領下,團隊對沙賽的貢獻早已超越影像記錄本身:通過模塊化管理提升傳播效率,以專業視覺體系強化品牌辨識度,更在極限環境中淬煉出“戰友式” 的協作文化。如今,團隊成員將每年的沙賽之行視為 “精神聚會”,在流動沙丘間既完成著對賽事精神的影像敘事,也以彼此托舉的默契,讓 “利他基因” 在工作中生根發芽 —— 這種由內而外的價值輸出,恰是沙賽品牌傳播得以迭代升級的核心動能。
他開始與組委會深入溝通,明確沙賽傳播的價值觀,規劃內容方向。這些創新不僅讓沙賽的視覺傳播更加專業、高效,也讓參賽者和關注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賽事的魅力與價值。
對于未來,他有著清晰的規劃和愿景。他相信沙賽能夠繼續發揚光大,成為更多青年菁英展現自我、挑戰極限的舞臺。他希望自己的視覺團隊能夠不斷創新,用更加專業、高效的方式記錄和傳播沙賽的精神與價值。同時,他也意識到,任何事物都有其發展周期和變化規律。沙賽的影像傳播也不例外。隨著時代的變遷和參賽者需求的變化,沙賽的品牌傳播也一定會不斷創新和調整。
“沒有人會一直留在沙賽的舞臺上。參賽的隊員是這樣,攝影團隊也是。每一個攝影師未來都會離開這個賽場,但我希望每一次都能沉淀有益于沙賽的內容或模式”。他希望這些影像資料能夠成為沙賽歷史的一部分,讓更多的人了解沙賽、認識沙賽、愛上沙賽。
流動沙丘上的生命哲思:超越勝負的精神沉淀
對他而言,沙賽不僅是一場極限挑戰,更像一面照見生命本質的明鏡。當雙腳深陷滾燙的沙丘,當汗水與淚水在風沙中交織,他逐漸領悟:人生中的“圓滿”并非終點式的堆砌,而是動態流淌的過程。那些曾被視作“全部”的成就或挫敗,不過是成長路上被風沙磨礪的果實,記錄著某一階段的熾熱,卻永遠不會是終章。
沙賽賦予他的最大收獲,是以“旁觀者”的清醒擁抱“當局者”的熱烈。無論是沖線時的狂歡,還是受挫時的消沉,他都不再將其視為命運的最終判決,而是生命長卷中靈動的筆觸。這場賽事教會他:真正的強大,是在混沌的世界中依然能守護內心的方向,在泥沙俱下的現實里始終葆有理想的溫度。
這種精神輻射早已超越賽場本身。沙賽像一座熔爐,將不同背景的個體淬煉成彼此信任的戰友;更像一粒種子,讓“利他基因”在現實的土壤里生根發芽。許多參賽者賽后自發投身公益、商業合作,甚至人生抉擇中都帶著賽事賦予的責任感——這或許正是沙賽最珍貴的“溢出效應”。對他而言,這場賽事重塑了“競爭”的定義:真正的精英精神,不是碾壓對手的孤傲,而是與同行者相互托舉的溫度。
回望沙賽的發展歷程,他始終心懷忐忑。當商業化浪潮洶涌而來,當賽事規模不斷擴張,他期盼沙賽能始終守護那份純粹的初心。在他眼中,沙賽不應僅是體育競技的秀場,而應是承載中國青年菁英價值觀的精神容器。
“當你走進沙賽的那一刻,你代表的就不只是個人榮辱,而是一個群體的精神風貌。”他希望未來在賽事組織中強化價值觀引導,通過細節設計傳遞尊重、協作等核心精神,無論賽事如何迭代,愿參與者始終堅守尊重、韌性與理想主義:對對手報以掌聲,對隊友給予扶持,對志愿者道聲感謝;在風沙中跌倒,也要以跪姿繼續前行。
沙賽的終場哨聲終會響起,但那些被風沙磨礪過的靈魂,終將如星辰般照亮彼此的人生荒漠。這或許正是沙賽最動人的傳承——它讓每個參與者都成為傳遞正能量的火種,讓理想主義的旗幟永遠飄揚在沙丘之上。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MBA教育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MBA教育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本網不保證向用戶提供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該外部鏈接指向的不由本網實際控制的任何網頁上的內容,本網對其合法性亦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您的每一個有效信息都至關重要
服務熱線: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