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11結束時,坐在大巴上離開騰格里,我忍不住說:‘還沒有離開,就開始想念。’所以當沙13再次踏入騰格里,重新站在出發的拱門下,那種感覺真的太好了。”
——哈爾濱工業大學 李紹德
本期嘉賓:李紹德
哈爾濱工業大學沙13領隊、哈爾濱工業大學2021級MBA
從旁觀到加入:跑步小白的自我突破
李紹德的職業生涯始于銀行,在繁忙的工作與充實的生活中,他逐漸感受到職業發展的瓶頸,開始尋找自我突破的機會。“在銀行工作時,我意識到學歷、專業知識與實踐能力對職業發展的重要性,于是決定報考MBA提升自己。”在與就讀哈工大MBA的同事交流中,李紹德了解到學校的課程設置、師資力量和校友資源都非常出色,尤其是深圳校區的項目讓他感到格外契合自己的需求。于是,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哈工大MBA。
在備考過程中,李紹德從同事的朋友圈里偶然了解到了沙賽。“去沙漠跑步這件事對我來說還是很新鮮的。”盡管此前他并沒有跑步的習慣和愛好,但沙賽這樣一個新奇的活動給他留下了印象。統考成績出爐后,對入讀哈工大MBA充滿信心的李紹德在2021年4月正式開啟了跑步打卡的“新生活”。堅持總能被看見,他持續活躍的打卡被哈工大沙10領隊陳天航注意到,他和另外兩個同學一同被邀請參加了沙10慶功宴。
正是通過這個特別的機會,李紹德首次感受到沙賽團隊的獨特氛圍。“雖然我當時還不是沙賽隊員,但我能突出地感受到,這個團隊的氛圍特別好。”在日常溝通和交流中,沙友之間的真摯情感和團隊精神深深打動了李紹德,堅定了他繼續堅持跑步的信念,也激發了他要參加沙賽的決心。所以當沙11開啟報名的時候,他果斷邁出了沙賽旅程的第一步。
初戰告捷,熱血與遺憾交織
哈工大沙賽團隊——火箭隊的架構簡潔而高效,由一個沙賽組委會團隊(也稱執行委員會)負責整體運營。團隊包括領隊、教練組、后勤組和宣傳組等十幾個成員,專門負責沙賽的籌備、隊伍組建、訓練計劃和賽事執行等工作。在隊員選拔上,團隊也制定了一套科學的機制。通過前期訓練,從月跑量、核心力量打卡、梅林越野成績、團隊精神等多維度進行綜合考量和初步選拔。在后續訓練中,團隊根據隊員能力的變化動態調整排序,最終確定各隊名單。
沙11備賽期間,作為執行委員會成員和A隊其中一個小分隊的隊長,李紹德負責組織日常訓練,從周末的操場拉練到梅林山的越野跑,他都與隊友們并肩作戰,相互學習、共同提升。“小隊里都是同專業的同學,所以大家磨合得非常順利,為比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盡管是首次參賽,李紹德的目標非常明確:安全完賽,多協助隊友,盡量不拖團隊后腿。最終,得益于對日常訓練和戰術安排的重視、對自身的高標準和嚴要求,他和隊友們提前完賽,他的表現也完全達到了自己的預期。
在賽場上,最讓李紹德難忘的是團隊中女隊員的拼命與頑強。比賽第二天,一位女隊員在發燒的情況下依然堅持參賽。“她的狀態非常不好,甚至感到天旋地轉,負重的背包也磨到了她的肩膀。”李紹德一度建議她退賽休息,但她堅定拒絕:“如果我退賽了,就會耽誤整個團隊的成績。”最終小隊在高強度的比賽中順利完賽,團隊也贏得了沙鷗獎。李紹德也被她的意志力和集體榮譽感深深觸動,如果沒有她的堅持,團隊有可能就會與沙鷗獎失之交臂。
首戰沙場告捷,熱血沸騰投入沙12備戰的李紹德,卻遇到了波折。作為副領隊,李紹德全程參與備賽工作并準備以超A身份參賽,卻因突發狀況無法參賽。準備萬全無法參賽縱然遺憾,但他心底更多的則是愧疚。“知道自己去不了的時候,我第一時間給領隊強哥發了消息。當時他沉默了很久,我知道他心里肯定也不好受。”沙12火箭隊原本計劃沖擊金沙鷗獎,李紹德作為超A隊員的缺席無疑將打亂團隊計劃,除他之外唯一滿足超A資格的領隊賈志強只能頂上位置出征。
比賽期間,李紹德從出征就一直通過直播默默為隊友加油,但團隊由于戰術調整不及時,最終錯失了金沙鷗獎。“我總是在想,如果當時我能參賽,或許結果會不一樣,那一屆的隊友們也許不會留下遺憾。”回想那些細節,他至今仍感到愧疚,但這些特別的經歷也與更深的熱愛一同扎根進他的心里。
重新出發,壓力亦是動力
沙12錯失金沙鷗,讓哈工大沙13的備戰面臨全新挑戰,而這份遺憾也成為了團隊重新出發的最大動力。當領隊提議由李紹德接任沙13領隊時,他毫不猶豫地接下了這一職責。對李紹德來說,這不僅僅是團隊的再次沖擊,更是個人與家庭、工作、學業的多重平衡。作為三個孩子的父親,他在備戰期間還要兼顧論文和工作,用他的話說,“那段時間,感覺自己忙到飛起來了”。但他依舊在這種忙碌中珍惜每一次訓練和協作的機會。
重回沙場,沙12的失利使團隊信心稍許受挫。在李紹德看來,沙12團隊是哈工大歷屆最強大的陣容,這種情況下都沒有拿到金沙鷗。因此在組建沙13隊伍和再次備賽沖擊金沙鷗時,李紹德面臨了巨大的壓力。“很多人參加過一次沙賽后,對再次沖擊金沙鷗缺乏信心。”為此,李紹德和老沙們通過多次宣講和動員,最終成功組建了一支充滿斗志的隊伍。
作為領隊,李紹德與老沙友們交流了各方面經驗,協同教練組制定了一套比較科學而系統的訓練計劃。從月度計劃到周計劃再到每日安排,訓練內容涵蓋了日常跑步、核心訓練、長距離拉練以及梅林山越野等多個維度。事實證明,訓練計劃效果顯著,隊員的訓練積極性和能力都有了明顯提升,尤其是那些經歷過沙12失利的老沙友,他們的干勁反而格外足,把訓練放在了與工作、生活同等重要的位置。
其中最讓李紹德記憶深刻的是,一位以前幾乎沒有跑步基礎的沙12隊員,在沙13備戰期間表現出了極強的自發性。“計劃制訂后他完全不需要督促,就像‘自動擋’一樣自覺。”像他一樣,大部分隊員都能夠按時且保質保量地完成訓練計劃,無論是跑步能力、越野能力還是核心力量,都取得了質的飛躍。這種喜人的成果不僅讓李紹德對團隊充滿信心,也讓他更加堅信科學的訓練和團隊的支持是成功的關鍵。
當李紹德再次站在沙賽起點的拱門下,他感受到極大的幸福感。“能重新站在這里真的非常不容易。我告訴自己,這一次一定不能再讓大家留下遺憾。”基于團隊能力的提升和組委會對路線的優化,沙13的比賽過程讓李紹德感到輕松愉快。作為領隊,他在比賽中負責A隊和B隊最后收尾,雖然速度較慢,卻有更多時間確保每個人都能順利完賽。最終,哈工大火箭隊在沙13如愿奪得金沙鷗獎。“沙13的成功離不開每一位隊員的付出,也離不開老沙友們的支持,我們終于彌補了沙12的遺憾。”這不僅是對團隊努力的肯定,也是對李紹德領隊工作的最好回報。
彌補遺憾,熱愛可抵萬難
從沙7到沙13,歷經七屆比賽,哈工大火箭隊終于拿到了歷史上的第一座金沙鷗,這對每位隊員來說都意義非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團隊中一位連續參加了三屆沙賽的老沙友,在沙13結束當天迎來了自己的生日。“當我們把金沙鷗獎捧到他面前的時候,所有人都激動不已。”李紹德再次回憶起來也非常感動。
沙13的成功,也為李紹德的領隊生涯交上了滿意的答卷。對他而言,金沙鷗的意義不僅在于榮譽,更在于他對團隊的承諾。“拿到金沙鷗的那一刻,我告訴自己,終于對所有的隊員和學校有了交代。”從學校層面來看,沙賽的影響力在不斷擴大,沙13也有商學院的院長和兩位老師參加了比賽。哈工大沙賽團隊的成功也為學院注入了新的活力,雖然哈工大在商學院領域的起步稍晚,但李紹德相信,未來學院一定會走得更快更遠。
兩次參賽、三次備賽,李紹德的沙賽之旅充滿了挑戰與成長,盡管生活節奏變得緊張充實,但正是在這樣的忙碌中,沙賽成為了他人生中的另一片天地。“參賽就像人生一樣,我們會經歷不同的階段,成為不同的角色,練就不同的技能。”從小隊長到副領隊再到領隊,每一次角色的轉變對李紹德來說都是一次自我的升華。因為遇見,所以感恩,因為熱愛,所以堅持,沙賽開啟了李紹德人生的副本,讓他得以在目標達成中體會滿足,在失而復得中理解珍貴。
除了自我的重生,李紹德更看見了團隊的蛻變。每個周末的拉練和梅林山的越野訓練已經成為常態,在一次又一次的磨合與嘗試中,哈工大沙賽團隊不斷變得強大,也更加和諧與融洽。“沙賽是團隊的協作,整體表現不取決于突出的個人能力,反而取決于團隊的短板。”在策略上,李紹德從過往的戰術中總結出許多經驗,也更加明白,團隊中的每個人都需要被關注和支持。
繼續奔跑,追夢的旅程永恒
沙11比賽結束后,李紹德在群里的那句“還沒有離開,就開始想念”,也許道出了所有沙友的心聲。捧著金沙鷗再次離開時,他不斷回頭望向沙漠,心中充滿無盡的懷戀。歲月匆匆,變化的是時間,但不變的是沙友們對騰格里沙漠始終的熱愛。
對他來說,沙賽不僅僅是一場體能與耐力的較量,更是一場關于團結與協作的深刻體驗。“沙賽是一個團隊的賽事,不是人越多成績越好,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磨合更重要。”沙賽一次,沙友一生,它所建立的不僅是賽場上隊友之間的情感紐帶,也拉近了他們與未參賽過的新朋友之間的距離。此外,沙14新增的C+隊也讓更多能力稍弱但充滿熱情的隊員有了彌補遺憾的機會,也讓更多人感受到了沙賽的魅力。
面對即將到來的沙14,李紹德對新一屆團隊充滿期待。“備賽幾個月以來,大家訓練非常積極,希望我們能沖擊更好的名次,也希望AB隊隊員能創造更好的成績。”而他也將根據團隊的需要調整自己的身份,無論是作為隊員、組委會成員還是后勤支持,他都會全力配合大家。
如果要對團隊并肩作戰的伙伴們說一句話,李紹德脫口而出的便是感謝。“非常感謝大家共同給予我這段難忘的回憶,讓我以領隊的身份和大家一起踏上沙賽的征程,在騰格里一起為榮譽拼搏、為夢想沖刺,這也是我的沙賽旅程中最美好的片段。”或許未來他將以不同的身份繼續躍入沙海,但作為領隊可能只有這一次。
李紹德與他的隊友們,正是沙賽精神的詮釋者。回望那片金色的沙漠,耳畔是呼嘯的風聲和隊友清晰的呼吸,眼前是無盡的沙丘與熾熱的陽光。展望未來的方向,李紹德相信在沙賽中、在訓練場上、在越野和馬拉松的賽道,更在日常生活里,自己一定會與朋友們再次相遇、一起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