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视频精品/日韩精品网/久久久精品日韩/成年人综合网

田宇教授:跨越900公里為湘西人才培養“造血”

來源:中山大學管理學院    作者:人才報/民生網劉玉梅    責任編輯:李昕    08/20/2018

6329


      中國MBA教育網訊6月27日,人才報/民生網記者通過電話聯系到田宇教授時,他已經結束了“2年+4年”的對口支援工作,回到中山大學繼續任教。在電話中,說起這6年的對口支援工作,田宇很激動,為記者一一細數著這幾年來的工作與感受。


微信圖片_20180820173141-9.jpg


兩度赴湘


助推湘西搭上一線城市發展快車道


       田宇,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物流與供應鏈管理。2009年參加中組部、團中央組織的博士團,深入地處武陵山連片特困地區腹地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掛任州長助理,并同時受中山大學派遣到對口支援高校吉首大學工作,掛任吉首大學校長助理。從此,田宇開始了在湘西州的扶貧事業和吉首大學的學科建設。他介紹:“我先是2009年至2010年在吉首待了兩個年頭。兩年期間,主要是牽線舉辦了廣州市和湘西州黨政、企業家代表團互訪活動,促成了建立中共廣州市委與中共湘西州委的干部互派掛職交流機制,并為湘西州爭取內聯外引資項目205個,實際到位資金47億余元。”記者得知,田宇已因此受到了中組部通報表彰,并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一等功。


      吉首大學地處偏遠的湖南湘西地區,交通不便、信息相對閉塞、資源有限成為了制約其發展的瓶頸。如何讓吉首大學的學生走出去接受優質的教學資源培養,一直是田宇思考的問題。他通過多方協調溝通,中山大學與吉首大學聯合培養本科生協議塵埃落定。


      “除此之外,我在2014年又來到了吉首大學,在這里擔任了4年商學院院長。這一次我想為扶貧攻堅打造優越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平臺。”田宇說。為了搭建平臺,田宇極力爭取中科院、中財資金、中山大學的支持,推動建立了“武陵山片區扶貧與發展”湖南省普通高校2011協同創新中心、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博士后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等一批高水平學科平臺,帶領吉首大學商學院申報的會計專業碩士學位(MPAcc)授權點通過了教育部批準立項,積極配合學校申報的博士學位授權單位通過了教育部審核批準。2017年,田宇被中共湖南省委組織部、省人社廳授予“湘西特聘專家”稱號。


“造血”式扶貧


掌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鑰匙


      “貧困地區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和發達地區的人才培養不太一樣。發達地區追求的是卓越拔尖型人才培養,但是發達地區的畢業生很多不愿意到貧困地區就業。需要有一批人在貧困地區開展創新創業,這批人主要只能依托貧困地區高校的人才培養。這就是從‘輸血’式扶貧到‘造血’式扶貧的轉型。”田宇到達吉首大學后分析道。


      在田宇看來,貧困地區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不能盲目照搬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創業教育模式,需要針對貧困地區特點開創創新具有本土特色的創業教育模式。擔任吉首大學商學院院長后,田宇開始探索可持續發展的“造血”式扶貧方式。他以具有創新創業精神和潛能的人才培養為中心,聚焦貧困地區建設、產學研融合的學科建設體系和東西部特色疊加、優勢互補的專業建設體系,通過實行學科帶頭人聘任制、學科平臺建設、科研團隊建設、科研條件建設、師資隊伍建設、課程體系建設、教學資源開發、實習基地建設、校—校聯合培養等措施,形成了對口支援貧困地區高校人才培養的“129”模式。田宇介紹,4年來,吉首大學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參加各級各類學科競賽的學生超過300人,獲得近百個獎項。在田宇的帶領下,該院畢業生的創新創業意識不斷增強,創業率逐步提高,僅2013級工商管理專業就有9名學生投身創業,注冊創辦6家企業,學生創業率遠超全國大學生平均創業水平。



      “扶貧先扶志,吉首大學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抓住了反貧困的致勝之匙。”時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李友志這樣評價田宇的扶貧工作。


      “不僅僅是人才培養與發達地區不一樣,在湘西,由于受地理位置影響,高校人才流失現象比較嚴重,人才維穩也是一項艱巨的工作。”田宇在對口支援工作中又遇到了新的問題。但在他的積極努力下,吉首大學商學院在5位教授調離、1位教授退休的情況下,4年時間里教師總量不僅沒有減少,反而還增加了4位,而且質量上也有很大提升,學院專任教師年均獲得國家基金課題的比例高達8%以上,在同類高校商學院中居領先水平。


6年奔波


學術要融入受援高校


      中山大學與吉首大學兩地相距900公里,6年間,田宇輾轉廣州、吉首兩地幾十次,嘗試了各種交通工具,也見證了中國高鐵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飛速發展。田宇回憶:“最開始去吉首大學的時候,還沒有高鐵,我只能坐飛機先到銅仁鳳凰機場,再從鳳凰坐車到吉首;后來有高鐵了,我就從廣州坐高鐵先到長沙,再從長沙坐大巴到達吉首;現在懷化也通了高鐵,我就從懷化周轉,這樣又方便了許多。”


      但即便如此,田宇每次回家來回仍要花上兩天時間。為了專心做好對口支援工作,他回家的次數并不頻繁。但是一個人身處異鄉,遠方總有牽掛。說起往昔,田宇嘆了口氣,心有感慨:“想家呀,肯定想家,老婆和孩子都在廣州,隔這么遠不能照顧他們。但‘彼’已注定難顧,‘此’則須加倍努力獲得,我只能義無反顧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對口支援的生活是充實的,也是孤獨的。陌生的環境下,沒有家人的陪伴,夜幕降臨時,孤獨感油然而生。這時,田宇會約上三五好友,爬爬山,散散步,談談心。田宇說自己在湘西也收獲了眾多友誼和心靈的成長。


      今年3月底,田宇原本結束了對口支援工作可返回中山大學,但是考慮到國家教學成果獎的申報,他又主動申請多留了一個月,直到交完所有的申報材料,忙到5月初才安心離開。他說:“6年的對口支援工作結束了,我深刻感受到要以學術融入受援高校、指導教師成長、贏得大家尊重,雖然我離開了,但我會一直關注吉首大學的發展。”


來源:人才報/民生網 劉玉梅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MBA教育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MBA教育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本網不保證向用戶提供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該外部鏈接指向的不由本網實際控制的任何網頁上的內容,本網對其合法性亦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中國MBA教育網 問題反饋平臺

您的身份

  • 院校老師
  • 備考生
  • 其他用戶

如何稱呼您

  • 先生
  • 女士

您提交的反饋意見

您的聯系方式

您的每一個有效信息都至關重要
服務熱線: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