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视频精品/日韩精品网/久久久精品日韩/成年人综合网

清華經管EMBA名師 | 陳勁:高鐵核心技術能力突破之謎——中車“核”戰略的演進

來源:《清華管理評論》    作者:《清華管理評論》    責任編輯:于倩    08/16/2018

4505


導語:

中國高鐵及其典型龍頭企業為何能夠在短時間內實現核心技術能力的自主創新,成為后發產業追趕躍升到引領全球的創新典型?這非常值得關注,其經驗可以為中國高端裝備制造業企業的核心技術能力打造、國際競爭環境下的追趕到躍升以及持續競爭優勢的形成與完善,提供了重要參考和借鑒。


1534398032200494.png


中國高鐵在政府的產業政策驅動下,通過自主研發、引進消化吸收、自主創新等模式,實現了產業從落后到引領的快速追趕與超越。作為高鐵產業的龍頭企業,中國中車聚焦“歸核-強核-造核-擴核”的戰略,與產業共進,最終成為世界高鐵產業的龍頭企業。作為后發產業追趕躍升到引領全球的創新典型,中國高鐵及其典型龍頭企業為何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實現核心技術能力的自主創新值得思考與關注。


中車“核”戰略的過程實踐



歸核戰略實施于中國中車前身中國南車的成立初期,當時南車的水平、現狀是:主業不大、主業不強,副業也不強,而且企業的資源分散,南車各下屬子公司存在較多重復建設的情況。這種情況下,南車高層聚焦專業化與資源整合,確立了集團專業化生產、規?;洜I的目標。此外,為了適應這一歸核過程,南車集團推進了“2211工程”,包含“兩高兩快、一重一輕”。“兩高”聚焦高速列車、高原列車的技術工程;“兩快”則涉及鐵路的發展,包括客運快速和貨運快捷;“一重一輕”則涉及貨運重載、輕軌地鐵。南車通過業務結構的調整,聚焦資源集聚,從而實現集團核心技術能力的打造。


強核戰略始于南車發展的第二階段,其是集團根據中國高鐵產業實施“引進、消化、再創新”產業發展大背景而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包含“以自我為主、引進消化國外先進技術”和“嚴密組織、全力推進”兩個戰略過程。2004年,隨著鐵道部明確高鐵產業發展原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聯合設計生產,打造中國品牌”。而后,南車進一步組織全國范圍內的優勢資源,對整個研發體系進行布局,并通過產學研協同創新與開放式創新體系的打造,嚴密組織,全力推進。


1534398098159530.jpg

中國中車“核”戰略的演進過程



造核戰略實施于引進消化吸收過程之后,通過技術引進與消化吸收,南車開始有意識地培育組織的核心能力與競爭優勢,并通過自主創新進一步強化南車的核心技術能力?;谠旌藨鹇缘南嚓P舉措(人員隊伍建設、組織管理、研發能力建設與品牌建設),南車集團為我國高速動車的自主創新示范性工程CRH380A動車組的成功實踐輸出了核心貢獻。


擴核戰略實施于高速動車組自主創新的成功實踐之后,南車合并至中車前。南車集團及之后組建成立的中國中車通過實施擴核戰略,進一步鞏固優化自身的核心技術能力。擴核戰略主要包含幾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重點關注核心技術、核心產品和核心能力的成長和突破;第二個層面是實施組織的國際化經營戰略;第三個層面是自身研發能力與服務能力的深度打造。

 

“歸核、強核、造核、擴核”為中車突破核心技術能力瓶頸實現追趕到引領提供了實踐基礎,也為中國高端裝備制造業企業的核心技術能力打造、國際競爭環境下的追趕到躍升以及持續競爭優勢的形成與完善,提供了重要參考和借鑒。



關于作者 | 陳勁: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梅亮: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后,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學院訪問學者

趙闖: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清華大學首屆蘇世民學者

文章來源 | 本文節選自《清華管理評論》2018年6月刊

責任編輯 | 劉永選

郵       箱| liuyx6@sem.tsinghua.edu.cn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MBA教育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MBA教育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本網不保證向用戶提供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該外部鏈接指向的不由本網實際控制的任何網頁上的內容,本網對其合法性亦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中國MBA教育網 問題反饋平臺

您的身份

  • 院校老師
  • 備考生
  • 其他用戶

如何稱呼您

  • 先生
  • 女士

您提交的反饋意見

您的聯系方式

您的每一個有效信息都至關重要
服務熱線: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