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燈塔領航,綠動未來——氣候燈塔走進復旦管院”活動順利舉辦。
在開場致辭環節,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鄭明強調:“可持續發展不僅是時代召喚,更是復旦管院的使命擔當。氣候燈塔攜聯盟企業再次走進學院,這不僅是一個里程碑,更是一個新起點。面對氣候變化這一人類共同挑戰,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攜手合作、共同行動。
上海氣候周執行委員會聯席主任鄒榮表示:“通過羅克韋爾(主辦單位之一)及全球參與者的共同努力,氣候燈塔已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制造業可觸碰、可評估、可實現的綠色轉型工具。同時,越來越多的產業巨頭正以此為標桿重塑價值鏈。”他提出,氣候燈塔的使命是成為全球綠色制造的“通用語言”和“標準體系”,推動中國智慧惠及世界。
羅克韋爾自動化(中國)有限公司總裁石安分享實踐經驗:“作為生產性服務業的鏈主,羅克韋爾正通過氣候燈塔行動推動產業可持續發展,重點布局制造、供應鏈、園區和創新四大板塊。”他表示,期待氣候燈塔成為全球價值鏈中具有影響力的“世界符號”,為業界提供可借鑒的創新范式,持續推動“中國行動、亞洲聲音、世界標準”的國際化進程。這需要產業鏈各環節統一思維、協同行動,而氣候燈塔平臺正是推動這一突破的關鍵載體。
羅克韋爾自動化(中國)有限公司智能制造創新研究院院長李棟在“智造鏈主跨界引領,共筑氣候燈塔未來”的主題演講中深入剖析了當下面臨的產業問題和社會問題。他指出,中國制造業面臨“高GDP占比、更高碳排放”的嚴峻挑戰,并以電池冷焊技術、地溝油回收等創新案例,展示了如何通過產業鏈協同將低碳從"附加題"變為"必答題"。
李棟強調提升生產性服務業占比是破局關鍵,并分享了氣候燈塔倡議從9個擴展到35個標桿案例的實踐成果,提出從"燈塔"到"星鏈"的升級構想。
復旦大學MBA項目主任曹能表示:“從一年前生態圈合作構想到如今項目成功落地,這一歷程充分展現了可持續發展的巨大潛力。作為中國商科教育的先行者,復旦管院始終將ESG理念融入人才培養,通過科創青干營、三區聯動等創新模式,培養兼具商業智慧和社會責任的未來領袖。"
三方攜手共筑“燈塔聯盟”
開啟產學研融合新篇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羅克韋爾與上海氣候周聯合發起倡議,將以“學術引擎+工業智慧+行動網絡”為支撐,開啟產學研深度融合,在“學術賦能、人才共育、資源共享、平臺共建”領域邁出關鍵一步。
聯盟聚焦三大核心方向:深化學術共研與雙向交流,依托復旦管院師資開展案例研究與咨詢,推動師生與企業骨干雙向互動,共享高端學術資源;推進精準人才共育,為生態企業定制EMBA、MBA等學位項目方案及非學歷培訓服務;加強平臺共建與活動聯動,互享學術、場地及聯創中心企業參訪資源,合作舉辦主題論壇。
在圓桌論壇環節,與會嘉賓圍繞"從燈塔典范到鏈主驅動"展開深入交流,聚焦綠色供應鏈轉型過程中的機遇與挑戰,并從企業視角分享了可持續發展經驗。針對"洞察市場演變,開拓創新疆域——探尋新增長機遇"議題,嘉賓們結合行業實踐,分析了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中,目標市場格局與需求的深刻變革趨勢。
本次活動聚焦綠色轉型實踐與挑戰,通過深入交流展示了行業標桿案例與創新解決方案。